舞從敦煌來
《工人日報》(2025年11月05日 03版)

演員在甘肅大劇院表演2025年新版《絲路花雨》。
托掌、端腿、出胯、勾腳,一個個飛天舞姿翩然浮現(xiàn)。反彈琵琶、長綢輕舞,“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”,盡顯東方美學優(yōu)雅。在甘肅省歌舞劇院,演員們正在排練新版《絲路花雨》。
敦煌舞是以敦煌壁畫舞姿為靈感創(chuàng)造出來的一種舞蹈。1979年,大型民族舞劇《絲路花雨》橫空出世,首次系統(tǒng)地將敦煌壁畫上凝固了千年的舞姿,轉化為動態(tài)舞蹈語言,公演后轟動全國,也開創(chuàng)了“敦煌舞”這一全新的舞蹈流派。40多年來,該劇累計演出4000多場,足跡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被譽為“中國舞劇的里程碑”和“活的敦煌壁畫、美的藝術享受”。
莫高窟的飛天,寂靜地舞了千百年。而今,她們在當代舞者的舞姿中“復活”,躍入國際舞臺,向世界生動講述著中華文明的開放與包容。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



×